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切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強化科技支撐,利用高分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等科技手段,搭建起“衛星全覆蓋排查—重點區域無人機抽查—現場調查—遙感回頭看”的閉環工作模式。開展全覆蓋遙感、航拍監測,共完成97景衛星影像處理,實現5次全覆蓋遙感監測,針對黃河沿岸等重點地區無人機飛行43架次、獲取影像照片2.2萬余張。加強現場督導,對轄區內各類固體廢物非法堆存點開展全面排查,嚴查固體廢物違規堆存、貯存、傾倒和填埋等問題。截至目前,已完成對1556處疑似問題點位的現場核查,發現并整改763個問題,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筑起堅實的“安全屏障”。
搭建智慧生態黃河平臺,以數字賦能生態環境監管。堅持高位推動,國家、省、市聯合啟動智慧生態黃河項目建設,立足濟南、服務山東、面向全流域,以智能化、數據化助力監管水平和服務效能的全面提升。有效打通數據壁壘,與黃河流域九省區互動聯動,整合監控視頻1.7萬路、匯聚生態環境數據82億條,實現黃河流域68個重點城市大氣質量狀況和114個干支流斷面水質的自動實時監測,從空氣、水體、生物等多維度構建了從三江源到入??诘纳鷳B環境云圖。探索實施污水實時可視化溯源項目,在2個區4個污水處理廠探索試點,通過水下機器人、水質監控系統對管網水質進行實時預警溯源,打通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收集管網、污染源排口等環節,力爭問題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