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概況
山東省平邑縣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項目,在充分利用平邑縣生態環境局已有在線監測平臺、電量監控平臺、危固廢監測平臺、污染源視頻監控系統等環保信息化項目的豐富數據基礎上,打造排污單位全景管控模塊,加強固定污染源管理與監控能力,打破原有業務系統存在的數據壁壘,構建以企業守法情況和環境管理情況動態生成的健康賬戶二維碼為核心的智能監管與服務體系,在GIS“一張圖”上全景展現平邑縣污染源排放情況。
通過融合各平臺監測數據及報警數據,建設監測—溯源—管控—評價聯動的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實現報警管理流程在部門間的無縫銜接,確保推送的信息得到及時有效處置、整改。
■ 項目規模
目前,平臺已接入平邑縣15個空氣自動監測站、20個微型空氣自動監測站、65個企業廢氣自動監測點位、35個企業廢水自動監測點位、兩家污水處理廠、1個自動監測出境斷面、28個揚塵自動監測點位、179家企業用電量監控、64家危廢企業視頻監控。
后續,平臺還會陸續接入各鎮街的出境斷面、秸稈禁燒高空瞭望視頻點位、建筑工地揚塵在線監測點位等信息。
■ 技術特點
平臺充分融合了現有的在線監測數據、企業用電數據、危固廢數據、污染源視頻數據等各類數據資源,建立全景式智慧指揮平臺與生態環境綜合研判中心,實現了生態環境數據資產大融合,初步建成了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
依托污染源自動監控、用電監控、視頻監控等多種非現場監管手段,深入挖掘數據內在規律及關聯關系,通過在線監測數據超標、治污設施未正常運行等方面的問題線索,快速準確對污染源企業開展線上執法工作,大幅減少執法人員現場檢查頻次。對企業存在的輕微違法問題(如在線數據輕微超標、非人為設備故障等行為)進行“執法不見面,糾錯不出門”;對企業存在的嚴重違法行為(如對違法行為拒不整改、弄虛作假等行為)進行現場精準執法。
設立報警機制,智能分析問題級別,通過“平邑智慧環境”APP將報警信息推送至企業負責人、鎮街、執法人員,相關人員通過APP反饋處理結果,平臺全程記錄報警處理情況,并實時跟蹤報警處理進度,實現報警信息的可視化及閉環管理。
■ 項目優勢
一是建立全景式智慧指揮平臺,能夠實時掌握污染源的動態污染情況及污染物的變化趨勢;二是建立生態環境綜合研判中心,對各項監測參數的極值或異常數據進行及時預警,科學縮小排查范圍,實現對空氣站點微環境的快速溯源,為精準執法提供可靠依據;三是建立企業形態碼考核評價體系,構建以企業守法情況和環境管理情況為核心的智能監管體系,對企業進行差異化監管;四是建立非現場監管與執法模式,快速準確對污染源企業開展線上執法工作,大幅減少了執法人員現場檢查頻次。
■ 工程創新
構建空氣質量“一張圖”,全面融合大氣質量監測數據、水環境監測數據、污染源監測數據、視頻監控等多類監測數據;以改善空氣質量為目標,全力打通數據壁壘,實現空氣站點微環境溯源,為精準執法提供可靠依據;依據污染源自動監控、用電監控、視頻監控等多種非現場監管手段,依托閉環處置流程,實現監測與執法聯動,創新非現場執法檢查的環境監管新模式。
■ 效益分析
本項目為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在環境應急指揮調度方面提供了有力示范。平邑縣作為傳統的工業區,無論是所在區位,還是企業污染物排放類型和基礎條件,在國內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對大氣環境監管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為全國在提升政府大氣環境保障能力、精準治污能力、決策指揮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